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教理主題:救贖

光榮十字架慶日

這慶節起源很早。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於公元320年9月14日在耶路撒冷找到了主的十字架。15年後,即公元335年9月14日君士坦丁大帝在耶穌的聖墓上興建了耶穌復活大殿,並在當天隆重地祝聖。主的十字聖架第一次在新的聖殿中被公開高舉展示,供人瞻仰。這便成了本慶日的來源。第五世紀時,這慶節已傳至各個東方禮教會中;到了第七世紀末時也傳到了羅馬。教會傳統在9月14日這天舉行隆重敬禮十字架聖髑的儀式,故此,這慶日在古時也被稱為「舉揚十字架」節。此外,七世紀初時波斯人曾入侵聖地,奪走十字聖架。而羅馬皇帝於公元628年由波斯人手中把聖十字架奪回。這次勝利後來也成了「光榮十字架」慶日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和慶祝主題。

教理主題:救贖
今日禮儀的重心並不是痛苦地追悼被釘死在十架上的耶穌,而是深入地闡釋和慶祝救主十字架的光榮勝利。因著耶穌的緣故,十字架竟由殘酷的刑具轉變成治療與救贖的泉源。讀經一記述以民在曠野中由於抱怨天主和梅瑟而受到了火蛇的侵擾。掛在木竿上的銅蛇成了以民得到治愈的保證,也成了將來十字架上耶穌的預像。在讀經二中,聖保祿採用了一篇優美的詩歌來綜合他對耶穌降生、死亡和復活的神學反省,並以十字架作為整個反省的核心。耶穌甘願放下作為天主子的權利,降生成人,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但這個絶對的「放下」也正是祂獲得光榮和「舉揚」的原因。藉著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耶穌進入了無盡的光榮和權能之中。

在福音中,耶穌透過與尼苛德摩的對話,也帶出了這種「下降」與「上升」的思想。耶穌來自天上,祂的下降是為了人類的得救。而相似在曠野中的銅蛇,耶穌的被舉揚將會為人帶來治療和救恩。耶穌這裡所說的「被舉起」,除了是指祂的被釘外,更是指向指祂將來的死而復活和光榮升天。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被釘和慘死絕對不是毫無意義和「好人沒好報」式的悲劇結局。相反,這是耶穌以其一生的仁愛和服從來承行天主救世使命的終極勝利(教理599)。十字架成了喜樂和光榮的標記,也標誌著天主以善良戰勝了死亡和罪惡,耶穌更藉此完成了為我們的救贖。在神學上來說,「救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它指出了耶穌基督對我們的重要性:就是祂是人類唯一的救主,只有祂可以為我們帶來了救援和醫治。(參閱宗4:12)

在字義上,「救贖」一詞帶有「付出代價以便將東西購買回來」之意。耶穌以無罪之身,承擔了人類的罪過,成了贖價,平息了天父的義怒。耶穌的復活為我們重新打開了通往天堂的大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聖子降生成人,宣講真理,就是希望人能藉此重建正確的良心。可惜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由此看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由於人罪惡和拒絕聽命於天主的後果。十字架也不是一件單一的事件,耶穌的一生都在履行其救贖的使命,而十字架只是整個救贖工程的高峰。聖父看見聖子被釘,也感到傷痛。但祂並沒有立刻介入。相反,祂以另外一個更不可思議的方式光榮祂的聖子,就是使祂從死者中復活。耶穌的復活戰勝了罪惡、痛苦和死亡。耶穌的光榮來自祂十字架上的愛與服從,而正也是這「愛與服從」為我們帶來救恩。耶穌的復活提升了被罪惡所傷害的人性,恢復了天人之間的共融。我們若信賴耶穌的救恩,與祂結合,也必有能力克服誘惑,從罪惡的奴役中被解救出來,分享和分擔耶穌的使命,最後也被提升至天主的光榮之中。

耶穌已離世升天,但仍時刻與教會同在,尤其臨於教會的禮儀之中,繼續祂救贖的工作(教理1069)。耶穌的「救贖」也並不只限於為個人帶來生命的改變,它更影響著全人類的歷史和終極的命運。基督的救恩促使信友們,在生活中實踐所信仰的,直至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弗1:10)。基督的救贖使被罪惡所傷害和分散的人類重新集合起來,成為新的創造,並向那圓滿的新天新地邁進。正如教理所說,第一次的創造在基督內新的創造中,找到它的意義和巔峰,而新創造的光輝比第一次創造的更勝一籌(教理349)。

生活反思/實踐
1.你經驗過耶穌的拯救嗎?耶穌的救贖在你的生命中帶來了甚麼的改變?你願意與他人分享你「蒙恩得救」的經驗嗎?
2.你認同耶穌是人類唯一的救主,所有人都需要祂的救贖嗎?為什麼?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8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