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教理主題:普遍成聖的召叫

在常年期主日頌謝詞(一)中,教會引用伯前 2:9 指出,我們「得稱為特選的民族、王者的司祭、聖潔的邦國、得救的子民」,此思想可以說是承襲自今個主日所選的讀經,天主叫梅瑟告訴以色列子民:「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19:1-2)。以色列子民明白到,他們之所以是「聖」的,並不是從自身而來,而是因為他們屬於至聖的天主。

聖保祿宗徒在第二篇讀經中更進一步向我們解釋為何我們是聖的:「因為天主的宮殿是聖的,這宮殿就是你們」,因為天主聖神住在我們內,我們是天主的宮殿(格前3:16-17)。
但我們應該如何去度一個相稱這成聖身份的生活呢?今天的福音正正給了我們一個指引,而梵二的《教會憲章》在講論「教會內普遍的成聖使命」時,也正是引用此同一章節,「主耶穌、十全十美的天師與表率,一切聖德的起始者與完成者,對各種身份的所有每位信徒,都宣佈了生活的聖德:『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LG40)。
我們領洗成為基督的門徒,就是走上成聖的道路,向天主的國邁進,同時我們也分享到天主的聖善。《教會憲章》寫道:「隨從基督的人,並非因自己的功勞,而是因天主的聖意及聖寵,為天主所號召,並因主耶穌而歸義,因信仰的洗禮真實地成為天主的子女,參與天主的性體,所以真是聖徒。為此,他們要靠著天主的助佑,以生活來保存並完成所承受的聖德」(LG40)。

梵二前很多教友有一普遍的觀念,以為成聖是神職人員或度獻身生活的人的專利,教友生
活在「俗世」中,在聖德的修練上,並不能和神職或修道者相比。可是,《教會憲章》卻清楚指出,成聖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在各種生活形式與職位上,眾人都修練同一聖德,他們由聖神發動,聽從天父的呼喚,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父,追隨貧窮、謙遜、背負十字架的基督,期望將來可參與祂的光榮。每人必須按照本身的恩賜和職務,毫不猶疑地循著活潑信德的道路前進,信德必會激發聖德,藉愛德而工作」(LG41)。所以為平信徒而言,成聖不是要我們脫離世俗,反而是要求我們在俗世中跟隨基督的教導去生活,讓人見到我們原是天主肖像的面貌,同時也讓我們成為天主聖化人靈的工具(參天主教教理824)。

接著《教會憲章》亦指示我們應如何去走這成聖之路,首先是要開放自己去接受那來自天
主聖神的愛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並見證這份愛:「天主藉著聖神把祂的愛情,傾注在我們心中了,把聖神也賜給我們了,所以,第一個最重要的恩寵便是愛德,我們因而得以愛天主於萬有之上,並為天主而愛人。每位信友,為了使愛德像優良種子一樣在心內生長結實,應該欣然傾聽天主的聖道和天主的意旨,靠著祂的聖寵,見諸實行;又應多多參與聖事,尤其聖體聖事,以及其他善工:還要恆心專務祈禱、克己,為弟兄服務,修練各種德行。原來愛德就是全德的聯繫,也就是法律的圓滿(參閱哥3:14;羅13:10),統馭著各種成聖的方法,賦與生氣,並導向目的」(LG42)。

今天的福音正教導我們,基督徒的這份愛情是不容易的,祂甚至要求我們要去愛我們的仇
人,為迫害我們的人祈禱。要實踐這份愛,我們要確信天主的恩寵可以改變我們固有的看法,透過聆聽天主的聖言,我們更能敏於天主的旨意,並依靠聖事恩寵的助佑、祈禱、克己、服務、善工及各種愛德的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能反映出天主子女的真正面貌,這樣我們才能如同天父一樣成全。

此外,教會的社會訓導亦讓我們了解到基督徒的成聖和成全並不是單指我們屬靈生命的操
練,而亦包括我們對我們的近人──社會中最弱小者的關顧,及社會正義的維護與實踐,這也
可以說是我們成聖使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幅度。
教會同時亦提醒她的子女,在這條成聖的路上,我們並不孤單,路上其實有著不少學習的
榜樣和同伴。首先是我們最卓越的至聖童貞聖母瑪利亞,在她身上,我們可認出聖德的模範和泉源;與及歷代的聖人,在他們的見證和生命中,我們也可辨別出聖德(參天主教教2030)。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有否發現自己的一些生活模式、思想或行為,與作為聖神宮殿的身份並不相稱?
2. 在這星期的生活中,選擇一項特別的、平常很少參與的行動,可以是祈禱、克己、服務、
善工及各種愛德的工作,去為周遭弱小或有需要的弟兄姊妹服務。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人有可能完全了解天主嗎?


我們從大自然中各種極奧秘神妙的現象得到了一個結論:宇宙必定有一位無限智慧的創造者,至高無上的立法者,萬物全能的主宰──天主──存在。然而對這位創造者、立法者兼主宰,我們究竟知道多少呢?

對於我們所生存,與我們有切身關係的宇宙,我們應該探索其秘密,那麼對於創造整個宇宙,造生我們的天主,我們不是更應該探索祂的奧秘嗎?所以我們將要儘量探討有關天主的一切。


然而天主是純粹的精神體,不是我們物質世界的一員,不是人的感官所能接觸的,我們如何去探知祂的事情呢?正如一個從小沒有見過父親的孩子,為能了解他的父親,只有從他父親的日記,與人往來的信札,並由母親的口中得知有關他父親生平的種種。同樣,對創造我們的天主父,我們當從祂的言語──聖經,諦聽我們的母親──耶穌在世上所建立的教會──為我們解說一切,以了解我們的天父。

在我們探求天主奧秘的時候,將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人生的意義與目的。

如果我們自以為了解天主,那麼,我們所了解的便不是真正的天主,而祗是人的有限智慧所想像出來的一個偶像而已。藉著言語我們可以討論天主,但是要想獲得有關天主的知識,思想顯然比言語來得更真切、深入與細微;然而單憑人的智慧,是絕不可能洞徹天主的。

茫茫宇宙中,一切的人與事皆因天主而獲得解答。譬如,當一個人欣賞自然美景時,若注視太陽,便會目眩,可是如果沒有太陽,他又將一無所見。同樣地,天主的奧秘雖無法洞悉,但如果沒有天主,宇宙萬物卻又成了不可解的謎。主張宇宙自然發生,而否認造物主存在的見解,實在是最荒謬的。

我們若問一個農夫或一個兒童:「太陽是什麼?」他們將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也許會說:「就是天空中的一個大火球,它給我們熱力,它使農作物成熟……。」再問:「太陽離我們多遠?它的體積多大?」他們會說:「很遠,很大!」「它是什麼材料做成的?」「我不知道,它是一團火。」

是的,我們都不否認陽光普照的事實,但是對太陽我們所知並不多。同樣,在這宇宙中,沒有什麼比天主的存在更真實,但也沒有什麼比天主更奧秘;人要洞悉天主怎麼可能呢?

既是如此,我們怎能真正地認識天主呢?就我們人與人之間,嚴格地說,教育有時也會發生偏差的。譬如成人努力教導孩子使其思想漸漸向成年發展,為了使孩子能了解「成年」的概念,於是不得不採用他們能力所能理解的言語來教育他。這一如當天主認為世人已能了解祂的愛時,就採用擬人化的言語,將祂自己及對人無限的愛啟示給我們一樣,這根本沒有什麼令人驚奇的。但是這樣一來,已不可能將一個完全正確的概念表示出來。同樣,我們既然只能用人的言語和思想來探討研究天主,那麼我們怎能將天主的特性──無限──恰當地表露無遺呢?

從一個人的筆跡,能看出他的個性;由天主所創造的萬物,以及祂對人一如母親對子女的愛,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主。田野間的花草,鳥兒的歌唱,無一不在給我們傳報天主慈愛的信息。

我們要儘量藉著天主的創作來認識祂;天主的創作就是天地萬物,人是其中的傑作。我們也要設法藉聖經裡天主的話,尤其憑藉耶穌基督的教訓和榜樣來認識天主,因為基督是天主在人世的投影:「誰看見子,就看見了父。」(若14:9

天主教教理第151條:『「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子,給我們詳述了」(1:18)。因為「祂看見過父」(6:46),只有祂認識父,並把父啟示出來。』

天主教教理第152條:『「聖神洞察一切,連天主的深奧事理祂也洞悉……除了天主聖神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奧秘」(格前2:10-11) 。只有天主完全認識天主。』

「我們現在是藉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的觀看了。我現在所認識的,只是局部的,那時我就要全認清了,如同我全被認清一樣。」(格前13:12)

我們既然愛天主,自然渴望認識祂。然而我們是這樣地有限,若像春蠶抽絲作繭,單靠自己所有,斷不能找到天主;若像螞蟻覓食般,在路上遇到什麼,就搬什麼,也不能認識天主;我們該像蜜蜂採蜜一樣,經過一花又一花,吸取最佳的花蜜。當我們遇到無法解釋的奧理時,坦白承認天主的完美遠遠超過我們的有限智慧所能了解的,這才是最合理的態度。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人類自由與基督愛的法律

聖經教導我們,有智慧的人會遵守天主的法律和誡命,和諧地配合天主的計劃,獲享美滿的人生。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祂滿全愛的法律並教導我們善用自由,選擇「生命」,追求永遠的福樂。

在讀經一中,德訓篇作者指出天主的智慧是廣大的,生死善惡,都擺在人前。天主創造人時,賦予人自由去抉擇路向,「人所擁有的真正自由是天主肖像的傑出標誌」(天主教教理1712)。這自決的能力,目的在「使人自動尋求天主,皈依天主,而抵達其圓滿幸福的境界」。(現代17)

我們作為有權行使自由的個體,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説、或做任何事。天主從未吩咐人作惡、犯罪。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性尊嚴要求人以有意識的自由抉擇而行事,即出於個人的衷心悦服,而非岀於內在的盲目衝動,或外在的脅迫而行事」。(現代17)

舊約時代,天主把以色列子民從奴役中釋放出來,訂立盟約:「我要做他們的天主,他們做我的人民」(參閲希8:8‐10)。又藉梅瑟在西乃山上頒佈十誡。誡命在盟約之內取得圓滿的意義,指出選民歸屬天主,銘記是天主主動愛了他們;以民敬畏威嚴的天主,誡命不敢不從。

聖保祿宗徒在讀經二中指出天主早已為人類計劃了一套「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想像不到的幸福(格前2:6)。」勸勉信友接受天主的智慧。耶穌基督甘願聽從聖父的旨意,在十字架上的交付、犧牲,「揭示聖父及其聖愛的奧跡時,把人圓滿地展示給人自己,向人揭露其崇高的召叫(天主教教理1701)。」天主子耶穌基督用祂的自由意志配合天父的救恩計劃,令我們人類的幸福成真。

但「天主的智慧」,不是人人知曉,聖保祿勸勉信徒要打開心扉,讓聖神灌注。聖奥斯定也提醒我們「天主為造你不需要你,但為救你,卻非你不可。」願意服從誡命,選擇「生命」;拒絕服從,便是「死亡」。善與惡,只是一念之差,這關乎基本抉擇。聖詠的作者頌讚品行完備而遵行上主法律的人,真是有福。自由在他們身上「是一股在真理和美善中成長和成熟的力量。當自由以天主、我們的真福為依歸時,便達致其完美的境界(天主教教理1731)。」

基督親臨人間,從實際人性生活中,揭示了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態度。耶穌在褔音中清晰地説:「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而是為成全(瑪5:17﹚。」祂替誡命增添積極的意義。在耶穌身上『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發虛誓』,不再是刻在石板上的規條,而是寫在人心上的義德。耶穌要求我們各自約束內心的歪念,尊重身體的神聖,要與人和好。尊重言語自由:是就說是,非就說非。指出誡命的核心價值就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天主教教理2055)

福音的勸諭與誡命是不可分割的,我們跟隨耶穌基督,必須遵守誡命,潔淨心靈,預防犯罪,但不是像法利塞人般只著重外在行為。新約的法律就是愛的法律、恩寵的法律和自由的法律。(天主教教理1985)耶穌的法律「稱為愛的法律,因為它是由聖神所灌注的愛推動人行事;稱為恩寵的法律,因為它通過信德和聖事的途徑,賦給實踐的力量。稱為自由的法律,因為它把我們自舊約禮儀和法律的規則中,解救出來,使我們在愛德的推動下自發地行事。」(天主教教理1972)

耶穌基督是法律的圓滿實現,祂用「愛心」取代「懼怕」。愛德是基督信徒修德的泉源和終點。愛德確保和淨化我們愛的能力、提昇人的愛到達天主之愛那超性的完美境界。(天主教教理1827)只有在愛的氛圍中,我們才可以真正體會到作為天主子女的榮耀。「因為在耶穌基督內賜與生命之神的法律,已使我獲得自由,脱離了罪惡與死亡的法律。」(參閲羅8:1‐2、迦5:1)。

藉聖洗聖事我們已被祝聖,且在基督內成為新造的人,我們必須接受聖神的德能,努力擇善棄惡,渡聖善的生活。「人越是為善,越是自由」。除了為美善和正義服務,沒有真正的自由。選擇「不服從及邪惡是濫用自由,使人淪為『罪惡的奴隸』。」(天主教教理1733)法律的滿全就在於此。

生活反思/實踐

  1. 我們有否善用「自由」,選擇行動或不行動、做這事或做那事,來回應上主的召叫?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實踐以愛為出發點的倫理生活?
  2. 檢視自己在領洗後,每當面對重大抉擇時,是怎様做出決定的,現在處境又如何?遵守天主的誡命會否令你感到壓迫/喜樂?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2月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認識「教會憲章」(Lumen Gentium) (二)

這次,我們先了解《教會憲章》第一至第四章的內容大要。

第一章〈論教會為奧蹟〉,向全體信友及全人類,詳加闡述了教會的性質和大公使命,而這使命是通過派遣天主子來到世界、他的死、他的救贖和他王國建立的聖經故事來闡述。另外,從聖經中得到教會的象徵,了解到她的本質,包括羊棧、農田、建築物、聖殿、淨配和基督的奧體。
   
第二章〈論天主的子民〉和第三章〈論教會的聖統組織〉談到,教會「認識」天主並「在聖德中侍奉他」。信友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的方式分享基督自身的司祭、君王和先知職務。成員之間通過兄弟姊妹的關係聯結在一起。教會也是一個組織,是「聖統組織」,一個神聖的組織。在這裏她的職務是:與教宗共融的主教們、司鐸和執事。
   
換句話說,教會理解到天主子民被列為首位,聖統只是其次,要為前者服務。天主建立教會的本意,首先是一個民族,它的出現象徵救主到這個世界,而教會團體是救主的見證,聖統只是以有系統的組織而効忠這個使命,保障救恩的實現。因此,世世代代,在其他民族中的天主子民,例如是我們這個堂區的信友,直接負起傳揚基督的任務,是喜訊的使者。

第四章〈論教友〉提到,每個教友在救恩工作中的責任,就是傳播喜訊,以愛在全世界中產生發酵的作用。教友應該在生活上休戚與共﹔在教會內與其他信友作天國的建設者,將教會的訊息傳遍天涯海角。簡這之,「人人都是傳教士,個個也有責任」﹗

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實踐我們傳教的使命好了﹗

教理主題:教會的社會訓導 - 優先選擇貧窮

今天四篇聖經經文中有三篇以「光在黑暗中照耀」為主題。人從經驗中可以體會到曙光在漆黑中初現的情景。這圖像隱喻天主揀選的人民,在人類社會展示的至善與不公義的社會抗衡的力量。今天的教理重點放於教會的社會訓導,尤其是優先選擇貧窮,以帶出聖經的教導。從舊約先知對以民的教導(參閱讀經一,申15:11),以至新約耶穌的行實都反映天主對貧窮人的憐愛(參閱讀經二,瑪5:3)。

教會近代的社會訓導發展源於十九世紀,隨著當時工業社會的興起,教會面對工人在經濟主義下的生活狀況,開始反思工人的權益和尊嚴問題。教會對社會有了更仔細的訓導,關注人的基本權利如何在商品化的社會下,仍能保存耶穌基督的福音,並幫助人類社會在天主國度的光照下生活(天主教教理 2419-21)。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教會的社會訓導上,承優先選擇貧窮作為關鍵,「優先選擇」所指的是什麼?這是每位信徒對信仰的承諾,所有透過受洗皈依耶穌基督的人都分享了耶穌的君王職務,給貧窮人和被奴役者帶來解救(908)。因此,每位稱職的基督徒不僅為貧窮人工作,而且也應該協助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讓他們透過自己的能力、技術及文化的培育,幫助他們達成願望(教會憲章36)。再者,選擇貧窮是意味著基督徒有選擇的自由,能夠放棄一些財富,不在權勢和財富的控制之下,願意與貧窮人一起。這樣,他將會以一種新的生活模式和態度,站在窮人的角度看待事情,成為他們中的一位。

自由經濟主導下的社會,容許一個人無限量累積財富。人若是無節制的愛財,或自私的濫用錢財,他們不可能與愛護貧窮人的行為並存。有的人為了聚積財富,以不義的行為欺壓窮人,使貧窮人常常在不公義的環境中成為被剝削的一群。全球百分之八十的資源掌握於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剩餘的百分之二十的資源為餘下的人共分,當中有些人甚至得不到足够的糧食和居住的空間。世界各地都有財富不均,貧窮人被輕視、欺壓的情況,他們常常處於無助的景況下,沒有能力為自己發言,甚至得不到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尊重。

天主教教理引用金口聖若望的話指出:「不讓窮人分享我們的財產,這是偷竊他們,除掉他們的生命。我們所持有的財物,不是我們的,是他們的」(2446)。貧窮不是天主對人的懲罰,而是人欠缺公義和愛德的結果。

現今的香港社會,鼓吹消費的文化比比皆是,對於物質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人真正的需要,在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或是高消費的生活形態上,都可見一斑。另一邊廂,貧富懸殊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璀璨的社會裡。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於二零一三年所公布,香港接近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即131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醒我們對貧窮要有更廣闊的理解,貧窮並不是以金錢來衡量,非物質的貧窮也包括在內,即所有被排斥和遭受壓迫的人。現今的社會仍有不少人生活在貧窮和困苦之中,例如:年老病弱的長者被家人遺棄;外地傭工得不到合理的待遇,或遭受僱主暴力的對待;新移民或少數族裔受到社會的歧視、被剝削等等。

當基督徒以憐憫之心和實際的行動,減輕他人困苦時,就是將天主的王國帶到他們那裡,使人生活在光明之中,得到那份溫暖和希望。

生活反思/實踐:
  1. 從時事新聞中,那些人是社會上貧窮的人?他們貧窮的根源是什麼?我/我們可如何協助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
  2. 你願意怎樣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使生活更加簡樸,從而有更多金錢和時間去奉獻給貧困的人?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2月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耶穌的兩性一位,耶穌是真人真天主

慶節背景

在聖誕節之後的第四十天,我們慶祝獻主節,在梵二前這慶節也被稱為聖母取潔節。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一滿了取潔的日期(即嬰兒出生後四十天),聖母和聖若瑟便帶著嬰孩耶穌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這個儀式源自舊約的法律:首生的男兒是屬於上主的,應祝聖於上主
,但可用獻禮去贖回他(參閱戶3:12,47、肋12:1-12)。就在這次儀式舉行時,義人西默盎受著聖神的感動,亦前往聖殿,並公開宣佈耶穌就是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全人類的救主和啟示異邦的光明。

今天的讀經提醒我們,耶穌就是萬民的光明。在八世紀開始,教會已有習慣在今天的彌撒前舉行燭光巡遊,所以今天的慶節又稱為聖燭節。獻主節表面上是紀念和慶祝聖家來到了聖殿,將小耶穌獻給上主,滿全了梅瑟的法律。但實質上,這次事件揭示了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親自來到了自己的殿宇內,與相信他的子民相遇,為我們帶來救恩和光明。正如今天讀經一所說的,上主必要忽然地進入祂的殿宇內。而讀經二則為我們指示出這位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基督也是真正有血肉的人,祂是富有憐憫的大司祭,親自為人民贖罪並拯救我們脫離魔鬼的奴役。

教理主題:耶穌的兩性一位,耶穌是真人真天主

今天的慶節再次提醒我們,耶穌是真天主,也是真人,這是教會自古以來的信仰。不過,這信理在定義和成文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不少的爭拗。四世紀時,基督學的討論漸漸分為兩大學派,它們是「亞歷山大里亞」學派和「安提約基亞」學派。「亞歷山大里亞」學派強調「聖言與肉身的結合」,著重基督位格的單一;而「安提約基亞」學派則強調「聖言與人性的結合」,著重耶穌有完整的人性。初世紀的基督論,就是在這兩學派不斷的爭辯中逐漸得以發展。

當時一名名叫歐廸克的隱修士的出現,引起了基督學嚴重的爭論,甚至造成禍延十多世紀的教會分裂。歐廸克本是君士坦丁堡地區一座隱修院的院長。他是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的學者,強調聖言(基督天主性)的獨尊。他認為聖言在降生前,可以說有兩個性體,但是在降生後,聖言只有天主性的性體。他認為耶穌基督的人性在降生後被聖言攝取,而這種人性結合於天主性內,就有如一滴蜜滲合於海洋之中,完全被吞噬。所以基督的人性並非與其他人的人性一樣。歐廸克的理論可以概括地被稱為「基督一性論」學說。

由於事態嚴重,當時的皇帝為了平息爭端,在教宗的同意下,於451年在加采東(Chalcedon)召開了加采東大公會議,共有600多名主教出席。經過了激烈的辯論後,大會公開地反對了歐廸克一性論的學說,反對將基督內天主的性體與人的性體混合的理論,也反對將基督分為兩個「子」的異端。大會肯定同一個子同時具有完整的天主性和完整的人性。至於兩個性體之間的關係是「不分裂、不相離、不混合和不轉變」。兩個性體保持不同特性,合成一個位格。加采
東大公會議的這個結論,為教會的信仰帶來了一條清楚的信理來表達基督的單一及二元:兩性一位。這是基督學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可以被視為對聖經合法且具約束力的註釋(DS300-
303)。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教會這樣緊張和重視耶穌的兩性一位呢﹖這信理與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又有何關係﹖教會堅信耶穌是真天主真人,這除了是耶穌在世時的自我流露、宗徒們的親身經驗和聖經上的啟示外,更值得留意的是,在教會的信仰反省中,這事實與我們的得救有著莫大的關係。一方面,耶穌是真天主,祂是天父唯一的聖子,只有祂才可以完滿地將天父的光明和真理,以及人類得救的途徑啟示給我們,使跟隨祂的信徒得以生活在真理和光明之中。另一方面,耶穌也是真正的一個人,祂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只是沒有罪過而已(希4:15)。透過祂的聽命、被釘、死亡和復活,祂為人類開拓了通往永生的途徑,恢復了被原罪所傷害的人性的尊嚴。作為天主子和人子,祂因著愛承擔了人類的罪過,完成了祭獻,為我們賺得了永遠的救恩。我們原本脆弱,但基督同情我們的弱點,祂願意與我們結合,使我們分享祂的天主性,
從而得到了戰勝罪惡的勇氣和力量,向永生邁進,並分享祂復活的光榮。正如祂自己所說的: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也正如聖依來內主教所說的:「天主子成為人子,為的是使人也可成為天主之子。」

在耶穌是真人真天主的前題下,聖史若望反省到天主子的先存性,從而為我們揭示了天主子降生成人的道理:「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於我們中間。.........從衪的滿盈中,我們都領受了恩寵,而且恩寵上加恩寵。」(參閱若
1:14-18)的確,若耶穌只是一個受造的人,祂的一生、死亡和復活都只會是一個人的個別事件;耶穌會是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但祂的犧牲卻沒有救恩可言,更沒有所謂「普世性的救恩」。另一方面,若耶穌只是天主,則祂的光榮復活與我們人性的提升便沒有甚麼直接的聯繫。但耶穌的的確確是真正的天主和真正的人,這使祂成為真正的大司祭(希5:10),天主與人類之間的唯一中保(弟前2:5)。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6)早期教會也宣信:「耶穌是全人類唯一的救主。」(參閱宗4:
12)這些都與耶穌是真人真天主的身份有著密切的聯繫。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相信耶穌是真天主真人嗎﹖你有否跟隨耶穌所啟示的真理和教導而生活?你相信將來一天所有義人都會和耶穌一起分享天主永遠的光榮嗎?
  2. 你的靈修和禮儀生活如何﹖你有否好好把握每次與主相遇和結合的機會,獲得祂的滋養,在生活中實踐基督徒的使命,將基督的福音和救恩傳給他人?
教會訓導文件
  1. 所以我們眾人跟從了聖教父們,一致同意,要教人相信:同一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具有完全的天主性,具有完全的人性,(是)真天主而又是真人---即具有理性的靈魂與肉身的真人,同一個祂,按其天主性而論,是與(天)父同一性體,按其人性而論,則與我人同一性體---即「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只是沒有罪過」(希2:15);祂按天主性而論,固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所生,但同一個祂,按人性而論,在此近世,為了我們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卻由天主之母童貞瑪利亞所生。(天主教訓導文獻DS301)
  2. 我們該信:同一基督主-獨生子,具有兩個性體,彼此毫不相混地,毫不變更地,毫不分開離開地結合著,且這兩個性體,在無損於各自不同的本性,不同的特性的情況下,合成一個位格,一個主格;這不是合成兩個分段的,或分離的兩位,而是合成同一位獨生子-天主聖言-主耶穌基督;正如同古先知們對祂所預言的,以及耶穌基督自己教訓我們的,也正如教父們的信經所傳給我們的信理一樣。(天主教訓導文獻DS302)
  3. 這樣,教會宣認耶穌是不可分的真天主和真人。祂確實是天主子,成了人、成為我們的弟兄,但並不因此而中止其為天主、我們的主。羅馬禮儀唱道:「過去所有的,如今仍保存;過去沒有的,如今則攝取」。金口聖若望的禮儀則這樣歌頌和詠唱:「啊,天主的獨生子和聖言!袮是不死不滅的,但為了我們的得救,袮卻甘願在天主聖母童貞瑪利亞胎中降生成人。袮是永恆不變的,卻成了人並被人釘死。啊,基督天主!袮以袮的死亡戰勝了死亡,袮是聖三中的一位,與聖父聖神同受光榮,求袮拯救我們。」(天主教教理CCC469)
  4. 耶穌基督有兩個本性,即天主性和人性;兩者並不相混淆,卻結合於天主聖子唯一的位格中。(天主教教理CCC481)
  5. 聖神在瑪利亞身上,顯示聖父的愛子已成了貞女之子。瑪利亞是天主決定性顯現的火中荊棘:她充滿聖神,顯示出在卑微肉驅中的聖言,更讓那些窮人和萬民的首批代表認識祂。(天主教教理CCC724)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