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教理主題:第四誡:家庭生活的恩惠和責任

今年十月湯漢樞機參與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就「在福傳背景下家庭牧民面對的挑戰」為主題所召開的大會,為家庭牧民工作進行反省和探討教會應如何採取相應的行動,好使家庭在信仰的光照下成為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地方,這主題正好與今天慶祝的聖家節相關。

教會常以聖家作為我們家庭生活的美好榜樣,因為聖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完美地實踐出天主的聖意,以愛彼此相扶。聖家的生活並沒有缺少人世間的憂患和勞苦 (參閱路 2:35),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們對天主的回應,反之卻常與天主的聖寵合作,服從天主的法律,終身以愛德互相維繫,成為信德的見證人,培育孩子在天主的恩寵內成長。

我們相信家庭不僅是人建立的團體,它乃是憑藉天主的力量而出現。在創造之初,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在創造男人和女人的時候,天主就建立了人的家庭。(教理 2203) 家庭是天主賜給人的禮物,正如天主給予的每一份禮物一樣,人有責任生活出天主對家庭的召喚和期望,活現家庭本身的地位和任務。

教會訓導下的家庭生活,是以十誡中的第四誡為基礎:「孝敬父母」。孝敬不只限於子女對父母,同時也指向父母對子女教養的責任。第四誡亦帶有天主特許的祝福:「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 (谷 20:12, 申 5:16)。凡尊重這條誡命的人,除了贏得屬靈的果實之外,也帶來今世平安和順遂。相反,不遵守這條誡命,為團體和個人將招致嚴重的災禍。(教理 2200) 因此,家庭生活的幸福不只在將來,而且也是今世的報酬。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家庭團體》勸諭中指出,家庭在天主的計劃裡,被召喚成為一個「生命和愛的親密團體」,家庭的本質和任務,就是以愛為標準。因此,家庭有維護、啟示和傳授愛的使命。(家庭 17.2) 人是天主的肖像,分享了天主愛的本質 (參閱創 1:27),人「藉著愛」而受造,「為了愛」而被召叫,肖似天主的愛是夫妻之間愛的關鍵 ──「二人成為一體」,夫妻以整個人 (靈魂與肉體的結合) 來表達和接納這份愛;因此,作為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有著一個更深的意義,就是彼此相愛的自我奉獻,是婚姻中結合的真義。 (家庭 37.6)

夫婦的結合是家庭共融的基礎。在天主教會裡,丈夫與妻子的關係是不可拆散的:「此密切的結合,即二人的互相贈予,一如子女的幸福,都要求夫婦完全忠實,並需要一個不可拆散的團結」。(家庭 20.1) 為基督徒的夫婦來說,男女配偶除了雙方的愛慕外,也需要依賴聖神,因為聖神「使他們每一天能進步,達到在各方面彼此更合一的地步——如肉體的、性格的、心理的、理念和意願的、心靈的合一 ── 如此向教會和世界啟示,由基督的恩寵所給予的愛的新共融」。(家庭 19.3) 婚姻的特性是夫婦被召叫,成為結合不分離。(教理 1614) 這不可拆散的婚姻,標誌著天主對人類,以及主耶穌基督對教會絕對忠誠的愛的標記和要求 (家庭20.3),基督徒夫婦的任務是為忠貞的愛作見證。

在天主的計劃中,生命是由一個愛的行動開始,由男女雙方毫無保留地交付以衍生的果實。繁衍生命和培育子女是父母的使命,父母分享天主的創造能力,以他們的忍耐、養育、保護和無私的愛撫養子女的成長,以他們的生命解釋天主的愛。(教理 2367) 家庭是人經驗愛和實踐愛的地方,每個人都在這份的氛圍下成長,使父母和子女之間學習彼此關懷和擔當,為家中每一成員學習彼此照顧及關愛弱小,互相在愛中給予和領受。(教理 2208)

子女對父母的孝道來自父母對他們的照顧:父母以生命、以愛情和犧牲,啟示和傳授生命。基督徒的父母照顧他們的子女成長,是他們最早的教育者,同時也是信仰的培育者,與他們分享主耶穌基督的福音,父母應如同天主愛人般愛護自己的子女,讓他們在體格上、靈性上成長。如此,子女因而表示尊敬和感恩之心,並以服從回應;成年的子女懂得為年長、患病孤苦的父母,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援助,盡好子女的義務 (教理 2218)。家庭是「人性的學校」,被召叫在愛中忠信地一起生活、成長和成全,邁向圓滿。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相信天主自創世以來就為人給予家庭的祝福和恩惠嗎? 當你面對家庭中的困難和考驗時,你會怎樣學習耶穌、瑪利亞和若瑟對天主的忠信,善盡父母或子女的身份作天主愛
的見證 ?
2. 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有各人的恩寵,有建立彼此共融的責任。你如何奉獻自己及時間,以溫和、忍耐、瞭解、寬恕與和好,好使家庭成為「豐富人性的學校」? 走向天主要求
的圓滿共融的團體 ?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 年 12 月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降生的奧跡(道成肉身)

今天的福音取自路加福音中有關「預佈救主降生」的章節。主題十分明顯,就是透過天使的預告,揭示救主降生的奧蹟,即「道成肉身」(聖言成了血肉)的奧秘和耶穌神性的來源和身份。福音作者運用了不少特別的筆法和的編排,來指出耶穌的誕生就是舊約中有關「默西亞」預言的實現。例如天使強調「上主與你(瑪利亞)同在」(路1:28),就使人聯想到默西亞的時代已經來臨(參閱索3:14-17,依7:14)。此外,天使指出「聖神要臨於你(瑪利亞),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路1:35),也巧妙地使人聯想起在創世紀中,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帶來了創造,與這嬰孩的誕生所帶來的全新的創造彼此呼應。另外,透過多次突出瑪利亞的童貞懷孕(路1:27,34-35),作者也為我們間接地肯定了耶穌神性的來源和祂奇蹟性的降生。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撒慕爾紀下的「納堂神諭」。這神諭可以說是舊約中所有有關默西亞預言的基礎。上主透過這神諭,重提過往對達味君王和以色列民的照顧,並許諾達味的王權將永遠存在。這許諾成了以色列子民在日後流離失所期間的精神支柱。明白了這背景,我們將會更清楚今天福音中天使對瑪利亞的說話(路1:32-33)的意義。耶穌將繼承達味為王,而祂的王國將直到永遠。今天的答唱詠與讀經一的「納堂神諭」彼此呼應,強調上主將永遠忠信祂的許諾和盟約。面對上主的愛和救恩,我們應有的回應,就是永永遠遠歌頌祂的恩寵。而在讀經二的羅馬書中,聖保祿為我們指出了天主救恩的奧秘,本來是秘而不宣的,但現在卻藉耶穌基督的降生,為我們揭示了出來。 天主子的降生成人,可以說是基督信仰其中一項最核心的信理。而這信理也影響了我們對整個耶穌基督的了解,包括祂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蹟。在尼西亞信經中,我們宣信:「祂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祂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天主子降生的奧蹟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唯一及無與倫比的事件。但這並不是說耶穌基督中的一部分是天主,一部分是人;而是聖子確實成了人,但仍是真正的天主(參閱教理464),耶穌的天主性和人性是按著唯一的位格結合為一。耶穌是真天主真人,從起初就是教會的信仰。但在最初的幾個世紀裡,這信理的定義,也經歷過不少的討論、爭辯和澄清。 首先在第四及五世紀時,教會為駁斥種種有關基督論的爭論和異端,召開了多次的大公會議,為了駁斥和摒棄這些錯誤的學說。例如教會於公元325年召開了尼西亞大公會議,主教們一致宣信聖子是由聖父的性體所生,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聖子由父所生,而非由父所造,與父同性同體。到了431年的厄弗所大公會議中,主教們公開宣信在基督身上有兩個屬性,即天主性和人性,但這兩種屬性不是平行或分立的,而是兩者同屬於一個位格,即天主性和人性按著位格結合為一。之後教會興起「基督一性論」的異端,認為耶穌基督的人性在降生後被聖言攝取,而這種人性結合於天主性內,就有如一滴蜜滲合於海洋之中,完全被吞噬。所以在451年,教會召開了加采東大公會議公開地反對了一性論的學說。大會肯定同一個子同時具有完整的天主性和完整的人性。至於兩個性體之間的關係是「不混淆、不變更、不分割和不相離」。兩個性體保持不同特性,合成一個位格。加采東大公會議的這個結論,為教會的信仰帶來了一條清楚的信理來表達基督的單一及二元:就是兩性一位(參閱教理465-467)。 藉信德的眼光,教會看到了耶穌降生成人的原因。首先,聖言成了血肉,是為了拯救我們,使我們與天主和好。我們的人性被罪惡所傷害,而不能自拔。耶穌藉降生、死亡和復活,成了我們的贖價,把我們從罪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治療了我們被傷害的本性,並從新為我們打開了通往天堂的路徑,使我們得以與天主共融。第二,聖言成了血肉,是為使我們因此認識天主的愛。正如若望福音所說的:「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第三,聖言成了血肉,是為作我們聖德的模範。若我們跟隨耶穌的榜樣,承行主旨,奉獻自己,愛主愛人,分享祂的苦難,將來也必會分享祂的光榮。最後,聖言成了血肉,是為使我們「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天主子成為人,目的是使人成為天主的子女。的確,我們只有與基督結合,分享祂的天主性,我們才有力量戰勝魔鬼的誘惑,在生活中跟隨祂的教導,好能向天國邁進。(參閱教理457- 460) 生活反思/實踐 1.你相信耶穌是真天主真人嗎?你認為這信理有甚麼重要性?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奧蹟又怎樣影響了你的信仰生活? 2.你願意跟隨耶穌基督的教導而生活嗎?你覺得耶穌在那一方面拯救了你?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12月

「學習年」通訊 - 聖保祿堂區通訊(第十八期)


奉獻與分享-基督徒的喜樂

本年十月十九日為已故教宗保祿六世的宣福禮。教宗方濟各在講道時,稱許真福保祿六世為梵二偉大的舵手,因為他對梵二以至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有著極大的貢獻。他帶領了教會辨認各種時代徵兆...

詳情大家可於網上下載閱覽!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辨識天主的召叫

天主實現祂的救恩計劃,對人憐愛,俯就於人,進入人類歷史過程,召叫信德之父亞巴郎,派遣梅瑟去拯救以色列民,囑咐先知預言默西亞,開啟洗者若翰的呼聲,預備上主的道路。(天主教教理 762,769) 讓我們沉思這些人物在救恩計劃中的一言一行,進入上主愛人的深意之際,感恩之餘,也想一想上主對我們每個人在救恩計劃中有什麼召叫。今天的福音中,若翰確切地辨識到天主在他生命中的召叫,清晰說出他是「呼聲」,叫人去修直上主的道路,且是默西亞的前驅,為光作證〈若 1:7〉。若翰生活在光和真理中,這是獲得辨識的必要條件。今天答唱詠選用了瑪利亞的讚主曲。瑪利亞是我們學習辨識的楷模。她在領受天使通報主旨後直到依撒伯爾受聖神感動而祝賀她時,她恩喜萬分,頌讚歌唱。她的謙遜和馴服是我們在辨識時要學習的。

第一篇讀經,依撒意亞先知獲得上主的神臨於他身上,向人傳佈救恩的喜訊,引人入於真理。先知在該段讀經中列舉了天主的恩情──救恩衣服、義德、花冠、新郎新娘、苗芽、正義、讚揚。辨識就是認清上主對我們是信實可靠的,祂以各式各樣的恩惠加諸我們身上。第二篇讀經,聖保祿宗徒為基督徒的辨識講解切實的方向:「不要消滅神恩,不要輕視先知之恩,但應當考驗一切,好的,應保持;各種壞的,要遠避。」〈得前 5:19-22〉。保祿當時為得撒洛尼教會內應對問題作指導。這提點也適用於今時今日每個基督徒團體。

這個主日每一篇讀經都提及喜樂,因為當我們辨識到天主的救恩及他賦予我們每個人各自的召叫時,自然滿心喜樂。教會稱今個主日為喜樂主日。喜樂是源自天主藉耶穌基督作啟示,完成救贖,消滅罪惡死亡,使我們來世,甚至今生也能夠與主共融〈教理1694〉,在愛中生活。耶穌許下派遣「護慰者」,天主聖神,協助、安慰,引導我們進入真理〈教理 243〉。教會對辨識天主的召叫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有多種靈修途徑讓我們去跟隨。然而,有些重點我們需要懂得。

〈一〉 要對天主有信心。天主無限地愛著我們每一個。在每個人生命的轉捩點,祂會賦予合適的恩寵去幫助我們更走近祂。祂是信實的。

〈二〉 在進行辨識中保持開放的態度,用心去聆聽內在和外在天主聖神的「聲音」,不同的感受、情緒、信念、價值觀、天賦才能、人生經歷、時代的癥兆。一生中可能有多次的轉捩點,要不時警醒。然而,辨識不是為了滿足自我,而是為天主,勇於回應祂的召叫,完成祂的救恩計劃。

〈三〉 教會傳統教導我們對教會要有信心。在教會內藉著對話及交談,並在共融中走向天主;領聖事、祈禱、閱讀聖經;善用及尋求一位有能力的導師指導。

〈四〉 要謙遜。謙遜的人最先接受天主 (教理 725)。瑪利亞面對「這事怎能成就」時首先謙遜地接受了天使的報訊。其實她在獻耶穌於聖殿、十二歲時、在十字架下……她仍然反覆思量,一次又一次謙遜馴服。藉著她與耶穌達致最大的共融,她成了新的厄娃,眾生的母親。(教理 968;教會憲章 56,63)

生活反思/實踐

1. 為何我要做辨識來知道天主的召叫?

2. 閱讀有關梅瑟和聖母的聖經或聖書,效法他們如何回應天主。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 年 12 月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明認罪過

禮儀年結束前的幾個星期及上主日的讀經,我們不住聽到:要醒悟,因為主要光榮地再來。今天將臨期第二主日的讀經重點已轉移了。教會要我們漸漸進入另一個氛圍,默想天主如何紓尊降貴,取得人性,到臨人間這個奧蹟。洗者若翰的使命,就是在曠野籲人悔改,準備自己迎接上主的救恩。聖史馬爾谷以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的說話,揉合了出谷紀(23:20)和瑪拉基亞(3:1)裡面一些思想來描述若翰的使命:「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預備你的道路。」細看上述幾篇舊約經文,其實是分別指向以民出谷、被充軍及回國時天主拯救的行動。然而,無論以色列人在舊約時期經歷了天主什麼偉大拯救的事蹟,但與天主降生成人的奧蹟,簡直無可比擬。因此,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所講的,山谷填滿,大路修直,山陵剷平,都遠遠不及當默西亞到來時,耶路撒冷的罪債得到赦免和清償,上主的榮光得到彰顯這事實。

聖詠 85 講出了當人獲得天主的救恩和寬恕時,將享有仁愛、忠信、正義、與和平,亦即是救主誕生時,給人帶來的恩典。今天第二篇讀經聖伯多祿後書提醒我們基督徒正確的倫理態度,就是要回心轉意,度聖潔和虔敬的生活,沒有玷污,沒有瑕疵,直到天主日子的來臨。

若翰洗者宣講悔改的洗禮時,群眾都出來承認自已的罪過,準備受洗,度皈依的生活。事實上,救贖的恩典常與承認罪過分割不開,天主教會裡明認己罪是很尋常的事。在修和聖事中,向司鐸告明更是必要的部分。可是大多數人,甚至是教友們都覺得開口告罪是件難以啟齒的事。究竟,告罪真有其好處嗎?教友該如何克服告罪的困難?《天主教教理》1455 告訴我們「即使純粹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告罪這行動也能釋放我們,使我們更容易與他人和好。」因為告罪的行為是基督徒將所記得的罪過,毫不保留地放置在代表仁慈天主的聽告罪的司鐸面前,就好像一個病人欲得到醫治,必須將自已的病情坦白地向醫生揭示,好讓醫生對症下藥,將他治好。人若能真誠地面對自已所犯的罪過,承擔其責任,他就好似走出了內心的秘密,重新向天主打開心門,尋找與教會及其他人的共融,開展新的未來。(參《天主教教理》1455-1456,《論和好與懺悔》勸諭第三部分第二章)。

雖然重罪必須經由領受修和聖事才得赦免,但教會仍鼓勵教友定期告明日常的過錯(小罪)。縱使這些過失沒有嚴重需要,然而每次在聖事中告明,都有助於培養我們的良心,對抗惡習,使我們得到基督的治療,且開放於聖神,使我們在祂內不斷得到進步,接受天父慈悲的恩賜。(參《天主教教理》1458)。我們也要知道在告明之前,不能沒有真誠的省察和懺悔。正如上面所說,醫生是按病情斷症,就算病人不太認識自已的病況,但誠實的內觀自已,講出自已的病癥,極有助人找出問題之所在。

至於人如何克服告罪的困難,相信我們需從一些基本信念入手。首先是明白和肯定修和聖事是人在受洗以後所犯的嚴重罪過得到寬恕和赦免的正常方法,故此深切了解這件聖事的本質,以信賴而非憂慮,以及信德去領受這件聖事,享受天主的慈愛。第二個信念是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仁慈的而不是嚴格控訴自己的法庭;因而願意以罪人身份披露自己的罪,接受聖事的補贖,接受代表天主的司鐸的赦免。第三個信念是告罪者需用正直和坦白的良心去反省和懺悔,不要把告罪降為純粹心理上的自我解放,真摰地將告罪的記號價值活現出來。(參《論和好與懺悔》勸諭,第三部分第二章「懺悔聖事與和好」。)

傳統上,「悔改」是將臨期第二主日的主題。讓我們聽從洗者若翰的呼籲,承認己過,過聖善的生活,為幾個星期後的聖誕作好準備。

生活反思/實踐

1) 反省自己有沒有在言語或行為上,做了一些不當的事,令自己後悔,甚至想將說話收
回?又有沒有講了和做了一些感恩的說話或行為,至今令你牢記於心?試在靜默中,
每天用幾分鐘進行省察。

2) 思考及策劃一下如何善度今年的將臨期。

3) 若可能的話,嘗試定期個別找神父辦妥修和聖事。不要等每年聖誕節和復活節前,才
去領受這件聖事。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 年 12 月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教理主題:基督的再度來臨

將臨期的聖經選讀基本上有著雙層的意義:首先是爲紀念耶穌基督二千多年前第一次降臨到歷史時空當中,降生成人的慶節──聖誕作好準備。另外也是指引我們的心靈確記要等待基督在末世的第二次來臨。

在第一篇的讀經中,先知描述以色列人期待著天主「衝破諸天降下」,去拯救祂的子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雖然時常犯罪遠離天主,但天主始終是他們的父親,他們的救主,他們堅信上主不會捨棄他們不顧,答唱詠亦再次重申拯救的主題,強調天主一定會拯救祂的子民。

保祿在書信中則提醒我們天主必定會堅固我們的信德,使我們在生活中忠信於天主,並依靠天主的恩寵度基督徒的生活,那樣,當耶穌基督再度來臨時,我們便會無瑕可指。今天的福音看似是一個警告,指出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可以像一個突然回家的主人。可是如果我們順從保祿所言而生活,時刻盡好主的僕人的身份,履行天主交付給我們的使命,那麼基督的再度來臨非但不是一件值得驚恐的事,反而是一件信徒們欣切期盼的事情。

將臨期再次提醒我們除了今世的生活外,我們仍盼望著一個在基督內更美好的,與祂完全共融合一的「將來」。縱使我們不知道這時日何時會來臨,而教會宣告這種末世的來臨可在任何時間完成。(教理673)

在步向這永遠的將來的同時,教會亦教導我們這「末世」並不是一件單純將來才發生的事,而是已經展開了的:「因此,世界的末期為我們已經來臨,世界的再造已經是決定的事實,並且在某種意義下,確實已經提前實現於今世......所以我們努力在各種事情上中悅天主,用天主的武器裝備自己,好能對抗魔鬼的陰謀,在邪惡的日子屹立不倒」。(教會48)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中指出在這等待的時期,望德為我們非常重要:於此末世的觀點上,信友們應被召復興對超性德行──望德的敬重,對此他們:「在福音真理的宣講中早已聽過了」(哥1:5)。望德的基本態度,一方面鼓勵信友不失去那賦予生命意義與價值的終極目標,另一方面,為使我們每天能夠按照天主的計畫,採取改變目前的時務,提供一個穩健和深遠的動機。我們懷著這盼望生活於此世,並時刻聯同歷代的基督徒懇切地對主基督祈禱說:「吾主,來吧!」(格前16:2)

生活反思/實踐
1.將臨期作為教會禮儀年度的開始,你會否嘗試釐定新一年的信仰培育計劃,定
下一些具體的目標於今年內完成?
2.天主將整個人類社會交託給我們去管理,我們是否有按基督徒的價值觀去參與
社會的建設和改革?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審判生者及死者

今個主日教會慶祝的基督普世君王節是始於 1925 年,教宗庇護十一世定於教會禮儀年最後一個主日為這慶節,以光榮基督為普世的君王和牧人。從前教會於耶穌升天主日慶祝的,歌頌基督光榮升天並坐在天父的右邊獲享榮福,繼續帶領和召集祂的羊群(我們)。然而,在今天慶祝這節日更能提醒我們禮儀年即將結束,每人要做好準備與天主交賬。

在世的君王被視為善牧的概念早於達味王朝開始,雖然達味被視為理想的君王(牧人),但在以色列人心中,雅威是萬民的君王這傳統的觀念卻從沒有改變。聖詠 23 首正指出上主是我的牧者,永遠看顧祂的羊群,在祂內,實在一無所缺。可是,歷史中卻不時出現不忠信的君王,沒有好好帶領他的人民。在以色列人流亡巴比倫時,厄則克耳先知向那些在世的君王作出強烈的譴責,指出他們沒有好好牧養羊群,反而加諸殘害去管治他們,是假的牧羊人。(則 34:1-10)接着先知安慰那些被流徙的以色列人,向他們指出希望:上主許諾親自尋找、領回、包紥、療養和看守祂的羊;「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15-16)先知在最後一節提及上主要在綿羊和山羊之間施行審判,這末世性的幅度,正合今天作為禮儀年曆完結的最後一個主日。

第二篇讀經,保祿提醒信友,基督的王國及祂的救贖雖已開始但尚未完成,「基督必須為王,直到把一切仇敵屈伏在他的腳下。」(格前 15:25)意即:基督要把最後的仇敵死亡毀滅。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成為「初果」,而屬於基督的人,要在基督再來時結出果實,這才是結局,我們分享主的光榮。四部福音中唯一在瑪竇第 25 章敍述的公審判,耶穌是以君王的身份再度來到世界審判,而審判的準則更是令人驚訝!這就是:要為最小的一個弟兄姊妹中所做的愛的行動和關心(瑪 25:45)。因為每當我們施行這慈愛時,就是真實的為主效勞,侍奉主耶穌本身。雖然這些善行是實踐於現時,但卻使我們直接進入了天主的國度,具有末世性的幅度和意義。

基督是永生之主。每個主日基督徒在彌撒中誦念的尼西亞信經時,我們在宣信主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升天和再度來臨,審判生者死者。「由於祂是世界的救贖者,決定性地審判人類行為和心思的全權隸屬於祂。父也『把審判的全權交給了子』(若 5:22)」。(教理 679)我們不單稱揚基督為主,祂還是宇宙和歷史的主宰,「在祂內人類歷史甚至整個受造界者『總歸』於基督,達到其超越性的完美境界。」(教理 668)教會深信人類整個歷史的鎖鑰、中心及宗旨,是基督天主。(《現代》10)

作為主,基督是教會的元首,並留在祂的教會內,「基督神國已經以奧妙的方式臨現於教會內」,(教理 669)但仍未透過「帶著威能及莫大光榮」之君王的來臨而完成。(教理 671)我們為此期待基督君王的來臨,於末日進行公審判,審判生者死者,依照他的行為和對恩寵的接納與拒絕,予以報應。

基督是如何作審判?在福音中指出祂來到世上不是作審判,而是叫世界藉着祂而獲救。(若 3:17)今天的福音也很清楚給我們指出:我們每人是否願意愛我的近人,在他們身上看到基督,侍奉祂?

生活反思/實踐
1. 耶穌是君王和善牧,祂來尋找、領回、包紥、療養和看守祂的羊。你有被祂治癒和帶領的經驗嗎?請分享。
2. 誰是你的近人?在每天的生活中,你看見那些貧窮的、餓餓的、口渴的人嗎?是甚麼推動你去接觸他們,為他們服務?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