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天國

今天的福音選自瑪竇福音中耶穌比喻言論集的最後片段。主題十分清晰,就是論述信徒面對天國來臨時應有的態度。第一個比喻指出人面對有如珍寶的天國時,必須當機立斷地放棄一切阻撓他獲得這珍寶的事物,為獲得這至寶。的確,天國要求人們果敢的、決斷的回應,和獻出所有的行動。第二個比喻的內容與第一個相似,卻進一步指出天國的邀請不只是為窮人而設,富有的人也被召進入天主的國。但無論是窮人或富人,天國的來臨都要求他們徹底的犧牲和回應,而天國為他們所帶來的喜樂將遠遠超過一切物質和俗世的歡樂。第三個比喻以撒網的類比,強調一切的人都是天主召叫的對象,因為天主願意人人得救。可惜的是,有些惡人卻由於心硬而最終未能得享這永恆的福樂。早期教會常以捕魚、撒網等的圖像來象徵宗徒們和教會的使命。這裡要強調的是,宗徒們在傳福音時不應在對象上有所揀選,儘管有些惡人最終會因自己的行為被摒棄於天國的門外。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記述撒羅滿王向上主尋求智慧的經過。在列王紀作者的思想裡,一位君王的好壞取決於他是否忠信於與「雅威」的盟約,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到以色列王國的興衰。撒羅滿王在這次事件上的表現實在是每一位信徒在信仰生活上的好榜樣。在面對眾多的選擇時,撒羅滿只求上主的智慧,好能承行上主的旨意和承擔上主所賦予的使命,而這也是信徒們進入天國的不二法門。答唱詠則選自聖詠119篇,主題是讚美天主為選民賜下法律。因為法律就是帶領天主選民進入天國的指引。最後在讀經二的羅馬人書中,聖保祿宗徒強調天主的救恩出於天主無限的慈愛。在天主慈愛的計劃中,祂賜予救恩使人成義,並使所有得救的人肖似耶穌基督,並分享祂的光榮。

教理主題:天國
「天國」或「天主的國」是貫穿瑪竇福音的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在整部福音中一共出現了五十多次。在舊約裡,「天國」一詞雖未曾正式出現在經文之中,但有關的觀念早已植根在舊約以色列民的宗教思想裡。以民常以「君王」來稱呼上主,表達出上主是以色列及全宇宙的最高主宰,最有權能的統治者,而他們則是上主的子民。嚴格來說,「天國」一詞在原文中並沒有一個實在的定義,它所表達的不是一個實在的王國或國土,而是一個標記,是天主的權威和大能的具體表現。而天主則常常在歷史中藉不同的人物、事件等,把祂的威能彰顯出來。

到了新約的時代,耶穌的降生更為這歷史悠久的信仰意象加入了新的意義。最重要的是,祂將「天國」的來臨與祂個人的身份和使命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耶穌本身,祂的言行就是天主威能的顯示,而天主的王權就在於耶穌為普世帶來救恩,祂戰勝了死亡和罪惡。在傳道之初,耶穌便宣講說:「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4:17)在教導門徒們祈禱時,耶穌指出天國的來臨就是當天父的旨意得以奉行在人間。(瑪6:10)透過治病和驅魔等神蹟,耶穌宣稱天國已臨於現世之中,就是祂救恩的體現。(瑪12:28)在山中聖訓時,耶穌更特別地指出,天國是屬於貧窮人和弱小者,即那些以謙虛的心去接受它的人。耶穌稱他們為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5:3)而真福八端也普遍地被稱為天國的憲章。

正如今天福音中比喻所指出的,天國的邀請是給所有的人,不理貧富貴賤。但這邀請也要求被召叫的人徹底的回應和改變,放棄一切俗世的阻撓,接受並跟隨耶穌的訓誨,並與祂合而為一,分享天主的生命。的確,天國在耶穌身上已開啟和臨現,但仍未滿全。當普世萬物都接受天父藉耶穌基督而顯露的救恩旨意時,天國才完滿地實現。正如聖保祿宗徒所說的:「天主成為萬有中的萬有。」(格前15:28)因此天國是一個動態的事實,具有「現在與將來」、「既成與未遂」的張力。正如耶穌在大博爾山上顯聖容這事件所顯示的,信徒們在世上已預嘗了耶穌復活的光榮和喜樂。但在這旅程中,我們仍需接受各種苦難和迫害的磨練,直至祂的再來。耶穌自己就曾說過:「天國的福音必先要在全世界宣講,給萬民作證,然後結局才會來到。」(瑪24:14)而在祂再來時,祂將以正義和愛施行審判,因為「服務身體最小的弟兄」就是等於服務耶穌,而作惡的人將永遠地被擯棄於天國的門外。(瑪24:31‐46)

天父把得救的人類聚集到祂的聖子、耶穌基督身邊。這個會眾就是教會,她在世上成了「天國的幼芽和開端」。在耶穌離世後,教會繼續耶穌彰顯天國的使命。教會不等於天國的實現,卻是天國實現的地方,即天主的救恩旨意實行的地方。於是,教會在逐漸發展,期望天國的最後成功,全力期望與其君王在光榮中結合。(LG5)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認為天國是甚麼呢﹖你覺得自己已活在天國的喜樂和平安中嗎﹖你認為怎樣才可
    以進入天主的國﹖
2. 信徒在現世的生活中仍將會面對不少的困難和迫害。你是否仍然願意跟隨耶穌的教導
    而生活嗎﹖為什麼﹖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7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