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神聖的召選

四旬期第一主日

今天是四旬期第一主日。在梵二之後,教會已經將這個時期恢復稱為「四旬期」,並恢復它原來的精神,就是整個教會--包括慕道者和教友,一起以「慕道」和「更新」,積極地準備自己來慶祝主的逾越奧蹟(即基督的死而復活)。在這個時期內,候洗者透過甄選禮、考核傅油禮等,來準備領受入門聖事,而教友也在此時期重溫他們所接受的救恩,並以悔改、補贖、修和來重新經歷主的逾越。在現時的禮儀年曆裡,今天也是為慕道者舉行「甄選禮」的日子。藉此禮儀,他們正式成為教會的候洗者,並準備在復活節夜間慶典中領受入門聖事。在這最後的準備階段中,候洗者們藉著福音的光照和淨化,並在教會的祈禱和支持下,漸漸地死於自我,與基督一起邁向復活。

今天的讀經與「人的罪惡與救恩」這主題有著密切的關係。讀經一的「創世紀」指出原祖父母的過犯,就是在魔鬼的誘惑之下,產生了驕傲的心態,妄想與天主平等,甚或超越天主。原祖父母不願意承認天主才是天地的主宰,不願接受天主的善惡標準,而妄想以自己的智慧作為是非黑白的準則。這使人掉進罪惡的痛苦和深淵之中,也破壞了人與天主、與他人及與大地原本共融的關係,甚至禍延後代。讀經二的「致羅馬人書」則指出人類罪惡的普遍性,甚至比法律更早已經存在。但是耶穌基督的救恩卻遠遠超過人的罪惡。耶穌就是新的亞當,因祂一人的正義行為,使眾人都獲得救恩。而瑪竇福音則述說耶穌在曠野中三退魔誘的事蹟。耶穌作為人類的一份子,以極謙遜的心態完全信任和服從天父的旨意,堅拒魔鬼和俗世的引誘。耶穌的聽命和服從完全相反了原祖父母的背命,顯示了天主的慈愛,也成了我們得救的榜樣和先聲。

教理主題:神聖的召選

人作為天主的受造物,其人性尊嚴最祟高之處在於我們被召叫與天主共融,並分享祂的生命。事實上,這份對天人共融的渴望早已深深地銘刻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的確,人除非生活在天主的愛和生命內,否則人是沒法過一個真正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梵二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更稱這份共融為密切與攸關生命的天人關係(參閱GS19)。但可惜的是,由於種種罪惡和無知,人往往忽略甚至逃避天主這份愛的召喚(參閱教理27,29)。

但天主並沒有放棄我們。祂用盡方法為我們彰顯這份神聖的召選與慈愛。在舊約時代,天主首先召選了一個弱小的民族——以色列,與她建立神聖的盟約,作為天主的慈愛在世上的標記和見證。耶穌的降生、死亡和復活更將這份召選與全新的盟約擴展至全人類所有的民族。新約教會被稱為新的以色列,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伯前2:9)可見天主的召選與盟約實在是基督信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信念和思想。

那麼耶穌又怎樣戰勝罪惡和滿全這份天人間的盟約呢﹖耶穌的勝利在於以完全的謙遜克服驕傲,以信任克服自滿,並以忠信克服無信。為了救贖世人的罪,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於十字架上。正如聖保祿所說的:「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衪,賜給了衪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斐2:6—9)耶穌的服從與自我交付展示了在面對天主的召選時最適當的回應。(參閱教理606,615)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生活在基督的愛與共融之中,獲得祂的力量,自能克勝魔鬼的誘惑,承行天父的旨意。正如今天彌撒頌謝詞所說的:「基督以四十天的嚴齋,樹立了四旬期克己的典範。他摧毀了古蛇的一切陷阱,教導我們克勝邪惡的酵母,使我們今世能以虔敬的心,慶祝逾越奧蹟,來日終能參與永恆的逾越節。」此外,天主深愛著世上每一人。為此,祂派遣所有被召選的人進到世界之中,成為天主拯救世人的工具,人類希望與仁愛的活標記。正如教會憲章所說的:「雖然教會目前尚未包括整個人類,可是她已經成為全人類合一、期望及得救的堅固根源。」(參閱LG9)


生活反思/實踐
1.你有沒有被天主召選(召叫)的經驗呢﹖面對天主的召叫時,你如何回應﹖
2.作為新約神聖的選民,你如何在生活中活出這身份和使命﹖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3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