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教理主題:基督徒生活中的十字架

本主日的讀經讓我們明白基督徒要怎樣參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祭獻。今天福音承接著上星期的章節,向基督的追隨者作出嚴正的呼籲「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事實上,不少早期的基督徒效法了基督,為了信仰和真理的緣故受苦犧牲。保祿宗徒對耶穌基督這番教訓,一定有所領悟,因此他向羅馬的信徒提出:以身體當作生活的祭品,更新和變化自己,取悅於天主。

至於第一篇讀經,耶肋米亞先知為了「天主的事」不但憂心如焚,屢屢受盡譏諷、屈辱和迫害。然而,先知受苦最吊詭的地方是他好像逃脫不了天主,心裡有團火在燃燒,無法抑制,對天主給予的艱辛使命,雖很想拒絕,卻又欲擺不能。究竟什麼令先知對天主那樣著迷?相信聖詠63正是那些被天主吸引的人的心聲描繪。

《天主教教理》指出「基督的救贖在於此:祂『來...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622),又說「十字架是基督的唯一祭獻...基督叫自己的門徒背起他們的十字架跟隨祂,因為祂為我們受了苦,給我們留下榜樣,叫我們追隨祂的足跡。事實上,祂願那些首受惠者也參與祂的贖罪祭獻...。」(618)

十字架和苦難是信仰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可惜能真正明白並活出箇中意義的人並不多。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對人類的各種痛苦應有深刻的體會。他廿二歲前,已失去全部至親的家人,他經歷戰爭,祖國淪陷,宗教迫害;當教宗後第三年,被行刺受重傷,晚年時受盡帕金遜病的煎熬。不過,他除了像其他堅貞的信徒一樣,給我們立了一個基督徒受苦的榜樣以外,更寫了一封牧函《論得救恩的痛苦》(Salvifici doloris),教我們認識痛苦的奧秘,明白它如何彰顯天主對人的愛,以及我們怎樣分担基督的苦難。

十字架的道理告訴我們由於基督對天主父無限的信靠,死於苦架,第三日光榮復活,因而得到真正的生命。我們作為基督的跟隨者,固然也要在任何環境下學習基督,接受和背負生活中的十字架;就算遭受侮辱、病苦、死亡等威脅,都要忠信於天主,在征服這一切以後,便可贏取新生。

事實上,痛苦本身是沒有救贖價值的,所以基督徒不該尋求受苦。「但是,當他們面對無法避免的痛苦時,若能夠將自己的受苦與基督的苦難相連,就能明白痛苦之於他們的意義。」(青年教理102)。《論得救恩的痛苦》牧函也提到「如果人分擔基督的苦難,也由於他自己救贖性的痛苦,他多少也分擔所有人的痛苦......因著新的內容和新的意義而豐富了這些痛苦。」(SD20)。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將各人的痛苦結合於基督的踰越奧蹟內,十字架為我們現世的生活才有積極的意義。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上述牧函中創造了「痛苦福音」這個新名詞。他想表達出基督的「痛苦和祂教訓的生命之言,為那些分擔基督痛苦的人,即祂的第一代門徒和殉道先烈以及後代追隨他們的人,變成了豐富的資源」(SD25),令人可以透過痛苦,發現福音。這痛苦的福音蘊藏著天主的愛,以及一種特殊的力量和恩寵,使人深切的回頭改過,變成完全的新人(SD26)。基督對背負十字架的要求講得很清楚,為了完成這要求,唯一條件是「棄絕自己」。祂又說到達天國的路並不容易,是艱苦和狹窄的。然而,祂邀請歷代每一個信徒來跟隨祂,用各人的痛苦分擔救贖世界的工作,因為這工作是用基督的痛苦,以祂的十字架來完成的。「漸漸地,當每個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精神上與基督的十字架相結合,痛苦的救贖意義,就在他面前揭示了。他不能在自己人性的層面發現這一意義,而是在基督痛苦的層面去發現意義」(SD26)。最終,當人認出痛苦的背後是天主對人救恩的愛時,便會甘願地接受這份邀請,並發現內心擁有平安,甚至是愉快的精神。再者,當他明白他所受的苦,可以連同基督,為其他兄弟姊妹的得救而服務時,他是幫助這種善的勢力延伸下去,為救贖德能的勝利開路。

生活反思/實踐
1.耶穌說:「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你會怎樣了解在生活中棄絕自我?
2.當一個人懂得離開自己的痛苦,走向其他正在受痛苦的人,給他們行善,舒解他們的困苦的話,他會得到一份平安和喜悅。你相信嗎?你願意嘗試「用自己的痛苦去行善,並為受痛苦的人行好」嗎?
3.痛苦是個奧秘,人要完全明瞭十字架的意義,是不容易的。祈求天主賜你敞開胸懷,虛心接受祂的啟示,接受生活中的十字架。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8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