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聖體)聖事是入門聖事的最後一項和完成。(教理 1322)信徒透過聖洗成為天主的子女;藉著堅振而堅強;藉著聖體聖事,走近天主的餐桌,領受基督賜予的生命食糧。教會對這不可言喻的聖事奧蹟,予以多種方式描述其豐富的內涵:聖祭、彌撒聖祭、擘餅、感恩聚會、「主受難、死亡與復活的紀念」、神聖奧蹟、主的晚餐...。從最末的一項――主的晚餐,清楚標誌著感恩聖事的本質,尤如餐宴,基督與人同餐共桌。
餅和酒是聖體聖事的外在標記,耶穌將他的血和肉――也就是他自己――給予我們,標誌著基督對人類的愛情,祂在十字架上為人類犧牲自己的「體」和「血」,好成為「祭餐」上的祭品(參若19:36-37)。每次在祭台上舉行「我們的逾越羔羊」,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祭(格前5:7)。事實上,耶穌的一生就是對天父的一個祭獻,基督是新約中永久盟約的犧牲(祭品)――祂的體血是我們生命之糧,救恩之杯,為使我們與祂的愛合而為一。(教會3)
梵二更新我們對聖體聖事的了解,特別注意聖體的「祭獻特性」和「真實臨在」。《天主教教理》指出,當我們舉行聖體聖事時,不單只是紀念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同時也是延續十字架的祭獻。(教理1382)耶穌二千多年前在加爾亞略山上舉行的祭獻,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祭台上「重現」(這「重現」不是「重行」或「重做」的意思),使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的祭獻,以不流血的方式進行。司鐸祝聖的餅酒實是基督親自的祝聖,祝聖後的餅酒已不再存在,從祝聖的那一刻,主耶穌可敬的體和血,就真實地存在於我們面前,並隱藏於餅與酒的形象內。餅酒的形態雖然沒有轉變,但是它的本質卻徹底地轉變。我們是「信德的奧蹟」的見證人,因為我們並不是以肉眼去看,而是憑信德的眼光去看。(教理1381)
信友應清楚明白及相信,即使我們只以餅形或酒形來領受此聖事,我們仍是領受著整個基督;而且,同一基督的聖體,絕對地且也個別地,存在於任何一種
外形下。(教理1377)但在可行的情況下,教會並不反對信友兼領聖體聖血,因為「藉此使感恩祭宴的標記更完善地顯示出來」。(彌撒經書總論282)
天主教會相信復活的基督常與教會同在。在彌撒聖祭中,基督以最卓越的方式臨在於聖體中,使信徒從聖體餐桌中得到滋養;除以聖體的方式外,基督也以各種方式親臨禮儀中:在施行聖事者身上、在祂的聖言內、在聚會的團體和頌讚聲中,皆有基督的親臨。(禮儀7)
教會認為在主桌前吃喝,並與祂有親密的交往是源於基督愛的犧牲。因著信德我們分享了基督的死亡,參與基督的祭獻。當我們領受(吃喝)基督的體血時,我們就與基督愛的祭獻結合在一起。基督把「生命」注入人內,使我們回想起基督於那時候,用那個方式來激動並導引人心。教父聖奧斯定在皈依時曾說:「......聽到從天而來的聲音說:我是強者的食糧;吃了我,你就成長。但是,不是我變成了你的一部份,好像食物在身體裡面那樣;而是你要轉變,成為我的一部份。」天主教教理指出,物質的食物滋養我們肉身的生命,基督的聖體滋養我們靈性生命的成長。(教理1392)教會積極鼓勵信友在主日和慶節,甚至是每日都領受聖體聖事,(教理1389)藉以與基督建立親密的關係。
教會按照基督在最後晚餐的行動:拿起餅和杯來,把餅祝福、擘開和分給眾人,使接受基督餵養的人分享豐富的恩賜,這在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增餅奇蹟中,已清楚預示給追隨聽祂講道的群眾中――他們吃了,也都飽了。今天的神聖餐宴,我們領受的不是餅和魚,而是「基督的身體」,祂是「常生的良藥,抗除死亡的解毒劑」(聖依納爵.安提約基),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感恩(聖體)聖事,就是我們預享那在天上耶路撒冷的羔羊婚宴。(默19:9)
生活反思/實踐:
1.領聖體後你經驗到耶穌臨在於你嗎?你如何感謝天主對你的這份愛情?你有渴望回饋祂嗎?
2.回想一次你感到空虛和失意的經驗,天主怎樣透過感恩祭宴餵養你,使你的心靈得到飽足?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4年8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